东北产区玉米价格是2016年跌幅最大的地区。取消玉米临储收购,虽然对结构调整、去库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当前东北玉米产区实际产生的结果来看,粮价下行,肥价上涨,农民日子不好过,种植大户的日子特别不好过。近期记者对种植大户的采访发映出,东北玉米种植技术成熟,转型不易;很多地方受限于气候和土地条件,适宜种植的作物不多。
据了解,到黑龙江部分易旱地区坡岗地报价50元每亩,且种植大户心中优质地块地租应低于200元每亩。
如今年地价果真如此,农民还愿意出租吗?
种植大户观望 土地流转遇瓶颈
对种植大户来说,土地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重要。每年二三月份都是东北种植大户准备土地流转的黄金时段,今年却不同,种植大户目前没有抢租的打算,都在观望、推测新一年的租地价格。
2016年玉米实施“价补分离”政策,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玉米价格一路走低。为了不让农民利益受损,国家发放了多种农业补贴,但仍然无法改变种地亏损的局面。部分农民就算秋收产量可观,可由于种植成本上升和粮食价格不断下跌,最终收入不抵投入。
记者联系到辽宁省的三名种植大户。
据了解,当前辽宁省开原市业民镇、八棵树镇、八宝镇多数农户以种植玉米为主。业民镇业民村种植户李子华告诉记者,他2016年一共种了200亩玉米,选择了10余个品种,就是怕单一品种风险大,一旦种子出问题,收成无法保障。秋收时盘算下来,每亩玉米产量达到650公斤左右,产量不低,却没挣到钱。因为没有预料到2016年玉米价格会降这么多,收购价平均只有每公斤1.06元左右。李子华说:“承包地一年每亩就要550元,再加上化肥、种子、农药每亩也要500多块钱。现在玉米收购价格这么低,就算加上国家每亩地给的120元补贴,也回不了本钱,种得越多赔得越多。”
牵动农民心的还有化肥的价格。八棵树镇夏家村种植户徐华龙告诉记者,他2016年共承包了60亩地,主要种植玉米,亩产能达到600公斤。打药、除草、施肥都是自己家人在打理,成本上可以省一些。秋收时以每天100元的价格雇人收玉米,再加上500元的承包土地费用和500元左右的农资成本,忙活一年也没赚头。徐华龙说:“种玉米一年到头赚不到什么钱,也想过改种点儿大豆,可我们这里的土质实在是不适合。没办法,地该种还得种。可化肥价格又一直在涨,今年冬天根本不敢冒险存化肥。现在就想着承包地的价格能便宜点,估计2017年承包地应该在每亩150元。如果承包地都不能便宜点儿,也就不打算再续租了,自己有多少种多少。”
谈到土地承包,以往种植大户都是喜笑颜开,因为承包的土地多、秋收产粮就多,腰包自然是鼓鼓的。然而,2017年种植大户的土地承包之路却多了一分担忧和忐忑。八堡镇古城堡村的种植户耿荣贵2016年共承包了100亩地,承包地的价格在每亩550~600元。“目前种地和往年不同了,农资价格不断涨、粮价不断降,现在就算国家给补贴也是赔,只能从成本上往下减。因为我们这里包地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租地时会与村民达成口头协议,补贴下来要双方平分。这样算下来,我们种植户最终没得到多少补贴。如果国家能把补贴转化到粮食价格上,也许我们种植户才能真正得到实惠。以目前的情况来看,2017年是不是承包地还需要再考虑。一般每年3月份确定土地是否续租。今年如果续租,在不要补贴的情况下,承包价格每亩200元以内可以接受。如果租地成本不减,就不打算续租这么多地了。”耿荣贵的言语中满是无奈。
随着玉米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化肥价格飙升,种植大户在新一年流转土地的积极性随之下降。缩减规模或是退租,这是他们降低损失、避免风险的理性选择。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些种植大户的行为可以理解,但这种苗头不可小觑。国家应当想办法进一步稳定和保护种植大户的积极性,因为他们才是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