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有“金色”,更需要有“绿色”。日前,从农业农村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构建起来,一批样板模式显现出来,农业发展方式更绿了。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指出,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强化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化肥农药减量是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取得的成绩之一。据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司长廖西元介绍,2017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农药利用率为38.8%。
与2015年相比,化肥和农药的利用率都提高了2.2个百分点,这与2015年原农业部开展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直接相关。
其实,截至2017年,农药使用量已经连续三年减少,化肥使用量已经连续两年减少,“应该说提前三年实现了行动的目标。”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副司长杨礼胜表示,“但这是阶段性的成效,要把这一成效巩固完善、持续推进,由零增长提升为负增长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前不久,国务院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指出“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据悉,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在工作上重点抓好“三聚一创”:一是聚焦重点,除了三大粮食作物外,重点是果菜茶等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的园艺作物。二是聚合资源,充分利用农业农村部现有的项目渠道,支持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有机肥就地还田利用。三是聚集力量,努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涉农部门参与上下联动、多方支持的工作格局。四是创新机制,重点扶持一批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化肥统配统施、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助、金融创新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化肥农药的减量增效工作。
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畜禽粪污是农业农村环境污染的另一重要源头。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每年畜禽粪污产生量约38亿吨,但综合利用率不足60%。
2016年底,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专题研究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利用化工作。
随后,原农业部以畜牧大县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以就地就近用于农村能源、农用有机肥为主要使用方向,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十三五”时期基本解决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问题。
一年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已下发,明确了环评制度、监管制度、属地管理责任制度、规模化养殖场主体责任制度、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和种养循环发展机制,构建起“四梁八柱”的制度框架体系。
同时,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的支持下,农业农村部启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
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俊勋介绍,截至目前,已支持了300个畜牧大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选择了北京、天津、江苏、浙江4省市开展整省推进,石家庄市、驻马店市、襄阳市等5个地级市开展了整市推进。
利用是最终出路。据介绍,在肥料化利用方面,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支持果菜茶核心产区和知名品牌生产基地使用畜禽粪污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在能源化利用方面,支持建设规模化生物燃气、大型沼气工程500多个。
此外,农业农村部建立了畜禽规模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系统,实现畜牧大县、规模养殖场监管全覆盖,对大规模养殖场进行在线监管。
据悉,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加强绩效考核和责任落实,强化政策激励和引导,全力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
强化秸秆地膜综合利用
每到秋收季,大量秸秆被焚烧,其产生的气体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尤其近年来,我国粮食年年丰收,产生的秸秆数量也十分庞大。
据统计,目前全国主要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8.24亿吨。“综合利用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我们要处理800万吨秸秆量。”廖西元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商品能源的使用量逐步增加,导致秸秆炊事采暖用量不断减少。此外,秸秆具有季节性特点,茬口紧,离田、还田储运成本高,综合利用难度大。
据悉,农业农村部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聚焦三大方向(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着力提升秸秆农用水平;二是夯实发展基础,着力提升秸秆收储运专业化水平;三是强化政策配套,着力提升秸秆产业化利用水平;四是加强科技创新,着力提升秸秆利用标准化水平。
针对易造成白色污染的农田残膜问题,廖西元介绍,农业农村部将制定农膜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在农膜生产、回收、再利用等环节加强农膜管理,落实监管责任,建立全过程监管体系,加强制度保障。
同时,在西北地区打造100个农膜回收示范县,并以100个示范县为重点开展农膜残留监测和考核评价。
实际上,农业面源污染不仅需要后端的治理,更需要前端的监测。据悉,目前农业农村部按照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总体安排和要求,已启动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