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地少、水缺、肥多的农业现状倒逼种植业不断升级,水肥一体化技术,因其节水省肥、自动高效的特点,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种趋势下,肥料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一定是水溶肥和液体肥。
在政策的加持下,水溶肥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十年的时间,水溶性肥料从无到有,从国外进口到自主研发,从小品种发展成大产业,水溶肥已然成为新型肥料市场中的主力军,年产销量超过400万吨。
听起来前景似乎不错,但在实际推广中,却没那么简单。导致水溶肥推广频频遇冷的因素有哪些?市场接受程度到底如何?企业如何推广,才能助力水溶肥真正实现水肥一体化?
格局现状:水肥一体化推广提速,水溶肥迎来发展期
行业认知:解读水溶肥行业的六大疑惑
市场反馈:农户接受度在提高,技术服务是最好的推广
从2012年农业部印发《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将水肥一体化列为主推技术开始,政府也加大了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持续增加。
据测算,我国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已达1亿亩左右。按照2016年农业部办公厅发布的《推进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规划:到2020年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将达到1.5亿亩。这意味着接下来3年内年均推广速度要达到2000万——3000万亩。
除了面积急速增加,推广区域和目标作物也在扩张。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最先从华北、东北、西北等资源性严重缺水地区开始推广,目前已推广至全国大部分地区;主要应用作物也由过去的设施农业、经济作物延伸到大田作物上来。
当前水溶肥容量最大的市场为广东、广西、浙江、海南、云南、山东、河北京津唐、内蒙、新疆、甘肃、宁夏、陕晋部分蔬菜市场、辽宁沿海蔬菜区等。主要应用在新疆的棉花、内蒙古和甘肃的马铃薯、东北的玉米,以及设施蔬菜、果树、花卉等经济作物上。
仅新疆一地使用面积就超过4000万亩,水溶肥市场容量达到120万吨左右。
除新疆外,山东也是水溶肥的新兴市场。源于连续几年的干旱,山东近年来也加快了水肥一体化的推广工作。目前,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已经达到100多万亩。
此外,云南、广西、陕西、青海、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北京、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等地也在加大推广力度。其中,甘肃省已累计推广各类水肥一体化技术27万亩,今年将在张掖市推广建立制种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新技术;湖北宜昌今年一年将建成12个水肥一体化示范项目,面积超过3万亩;山东菏泽计划3年内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36万亩等等。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推动了水溶肥产业的蓬勃发展。
截至目前,全国已登记水溶肥产能达到700多万吨,实际产量310万吨。截至2017年7月,我国水溶性肥料企业登记数达到2500个,登记的产品数量达到6869个。
其中,有机肥水溶肥登记产品数量100个,占比1%;大量元素水溶肥登记产品数量为1494个,占比22%;中量元素水溶肥登记产品数量为267个,占比4%;微量元素水溶肥登记产品数量为1714个,占比25%;氨基酸水溶肥登记产品数量为1679个,占比24%;腐植酸水溶肥登记产品数量为1615个,占比24%。
目前,国内较为知名的水溶肥企业主要集中在新疆、山东、广东、四川、上海等地。
水溶肥市场可谓是百花齐放,国内水溶肥如雨后春笋,进口产品也不胜枚举。国内企业主要是以吨位取胜,而进口产品大多数以利润取胜。但是,也掩盖不了目前市场比较乱的现实。由于门槛低,生产厂家不计其数,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做水溶肥,品种混乱,一证多用,价格参差不齐、“两素”(尿素加激素)水溶肥、假洋鬼子水溶肥大行其道,硝基肥、冲施肥也抢占了部分水溶肥市场。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对水溶肥充满了疑惑:说它是高端肥,但市场上的肥料又是五花八门,价格差距也很大;说是要全水溶肥,但有点杂质(水不溶物)又无关紧要,市场上卖的也不错;号称肥料利用率高达60%-80%,算算投入成本也没少多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带着这些疑惑,我们来重新解读水溶肥身上的那些固有标签!
疑问一:水溶肥到底是什么?
提起水溶肥,很多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高端肥料。市场上,很多企业和渠道商也把水溶肥产品归为新型肥料、特种肥料的行列,视为厂商转型升级的抓新手。对此,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张承林教授表示,市场对水溶肥的概念认知有误,水溶肥就是一种普通的肥料,为作物提供所需的营养元素,只是它的施用方法是随水灌溉而非撒施。
水溶肥到底是什么产品?这个概念有广义和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讲,兑水用的肥料就是水溶肥料,无论是灌溉施肥、叶面施肥,还是无土栽培、浸种蘸根等用途的肥料都属此范畴,可以是单质肥,也可以是复合肥;至于肥料的形态可以是颗粒的、粉剂的,也可以是液体的。狭义讲,水溶肥就是用于灌溉系统的肥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水溶肥,是按照农业部所制定的标准生产出来的水溶性复混肥。
既然水溶肥是从用法上来分类,那么,水溶肥的发展必须以“不影响灌溉系统的正常工作”为基准,如:养分浓度高;在田间温度下能溶于水;溶解速度快;流动性好,施用方便;杂质含量少,能与其他肥料混合;与灌溉水的相互作用小;不会引起灌溉水的PH值发生剧烈变化;对控制中心和灌溉系统的腐蚀性小。满足以上要求的肥料都可以用于灌溉施肥。,都可以被称为水溶肥。
疑问二:杂质越少的水溶肥质量就越好吗?
“全水溶,无杂质”,这是在市场上,我们听到最多的关于水溶肥产品的介绍,既是众多企业对自家产品卖点的提炼,也是农户购买产品时的参考因素。抓把肥料放入水(杯)中,溶液清澈透明,没有杂质的肥料就是好肥料,这是很多农户和经销商鉴别水溶肥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
不可否认,除了肥料的养分含量和溶解速度外,水溶肥的水不溶物含量(也就是常说的杂质)也是判断水溶肥质量的重要指标。如果肥料中水不溶物含量过高,将会导致过滤器很快被堵塞,滴灌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但这是否就说明水溶肥产品水不溶物含量越少越好呢?也不尽然。因为对水溶肥而言,水不溶物含量越低,价格越贵,是否选用全水溶性肥料要依据灌溉模式及种植作物的效益来定。据张教授介绍,水溶肥的选择首先要看灌溉模式:用于滴灌系统,水不溶物含量越少越好,但也不需要百分百水溶,因为过滤设备会过滤部分杂质;而对于喷灌、冲施、漫灌,有一些水不溶物也没有关系。一般来讲,水不溶物小于0.1%的肥料,可以用于滴灌系统;水不溶物小于0.5%的,可以用于喷灌系统;水不溶物小于5%的,可以用于冲施,淋施、浇施等。
疑问三:产品的价格差距为什么这么大?
随着水溶肥产品的大热,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水溶肥产品也多了起来,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产品种类的繁多和价格的差异。有的出厂价4000元左右就能买到1吨,有的每吨却达到了一万多元,甚至超过两万,同是全水溶性肥料,价格为啥差别这么大呢?
水溶肥从“贵族肥料”走向平民,一定离不开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随着肥料企业的纷纷布局,水溶肥产能得到了迅速的提升,规模化生产带来成本降低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不少企业选择“拼价格”来进行竞争。“主要是水溶肥的蛋糕太大了,很多人都想进来切一块,加入的人多了,就会有人想走捷径,去拼价格。水溶肥价格从1万左右,降到七八千,现在又降到了五六千,这样市场上价格就有了差异。”河北萌帮水溶肥料有限公司国内销售总监于海阔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原料才是决定水溶肥价格的最根本的因素。在水溶肥的生产中,除了氮主要来源于尿素外,磷钾元素的来源不同,对水溶肥产品的价格有很大的影响。就拿钾(K)来说吧,目前市面上水溶性肥的钾来源主要有四种:氯化钾型、硫酸钾型、硝酸钾与磷酸二氢钾型。一般来说,用氯化钾型的肥料价位最低,其次是硫酸钾型,最好的是硝酸钾与磷酸二氢钾型的。
除了使用原料的不同外,原料档次也决定了水溶肥的价格是有很大的差别的。生产水溶肥的原料有四个层次:食品级、饲料级、工业级、农业级,高品质的水溶肥料一般都采用食品级或饲料级的原料进行生产,原料价格高,成本自然也不会低;差些的水溶肥料采用农业级别的原料进行生产,价格低廉,但品质很难保障;更有不法厂家利用全水溶做文章,装上纯硫酸镁、氯化钾或者硝酸钾等原料牟取暴利。
至于说为什么用于农业生产的肥料要用饲料级或者食品级的原料进行生产,张承林教授表示,这是企业没有办法的办法。由于农业部对水溶肥的重金属含量有严格的限量标准,很多水溶肥原料需要用饲料级或者食品级规格才能符合重金属限量标准,使得原料成本大幅提高,甚至找不到符合标准的原料,尤其是磷肥原料。
疑惑四:水溶肥推广难,是因为价格高?
提起水溶肥,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贵。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市场上,水溶肥的价格远远高于常规复合肥,一袋5公斤的水溶肥售价竟达到了60-100元 ,进口产品甚至更高。因为产品价格高,农户难以接受;水溶肥产品要配合灌溉设备使用,农户不愿在灌溉设备上过多投入,也是影响水溶肥推广的重要因素。这是采访中,很多经销商认为水溶肥推广难的主要原因。
对此,诺贝丰(中国)化学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刚认为,水溶肥价格高,只是行业对水溶肥的一个错误认知。讨论水溶肥的性价比,要引导农户算总账:水溶肥的单位价格高,但使用的数量要少。一亩地要施用一包的硝基复合肥,可能需要200元左右;但一亩地的水溶肥用量5公斤就够了,零售价格才在100-120元左右,亩投入比复合肥还要低。不过,这有个前提,就是滴灌设备的安装。
至于说农户不愿意投入滴灌设备,魏刚认为,还是要给农户算经济账,让农户明白使用滴灌带来的增产增收,完全抵得过滴灌的成本。“只有水溶肥,没有滴灌设备,就像只有车没有路,效果不好;水溶肥也可以撒施,也可以漫灌,但效果不好,所以我们在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同时,也与包括耐特菲姆在内的很多滴灌厂家合作,为农户提供滴灌设备。
农户看似多投入了700-800元/亩的成本,但滴灌能够节水省肥省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给农户带来增产增收。”魏刚表示,“像今年山东、陕西、四川等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很多作物,像山东的果树、陕西的葡萄等,都浇不了水,但有了滴灌就不一样,一亩地只需要四五方水就可以了;而传统的漫灌,一亩地需要一百方水才可以,条件根本不允许这样浪费,这样滴灌所带来的效果就很明显。”
河北萌帮水溶肥料有限公司国内销售总监于海阔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水溶肥价格和效果的高低,不能单纯的以一包产品的价格、效果的去比较,要“同价去比”。无论是复合肥和水溶肥的比较,还是进口水溶肥与国内水溶肥的比较,一亩地施用同样价格的肥料,进行效果的对比,方有意义。
疑惑五:施用水溶肥,肥料利用率就一定高?
“常规复合肥的利用率仅为20%-30%,浪费严重;水溶肥借助水肥一体化设施,有利于作物的吸收,肥料利用率能够达到70%-80%。”这是市场走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厂商关于水溶肥与普通复合肥之间的比较。但到了农户那里,我们却发现施往地里的肥料并没有减少,数量没有减少,次数也没有减少,甚至还多了起来(浇水的时候就施肥,施肥次数也多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理论与应用之间的巨大差距,源于错误的施用方法。据了解,少量多次,是水溶肥最重要的施肥原则,不仅符合植物根系不间断吸收养分的特点,也能够减少一次性大量施肥造成的淋溶损失。这是水溶性肥料利用率高的最重要的原因。
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多滴灌的用法是“大水漫灌式滴灌”,用多少肥,出多少水量,多久施一次,不是遵循作物的需肥规律,而是凭经验而定,造成肥料的浪费。还有一些安装了滴灌的农户总是担心水量不够,人为延长了灌溉时间。当不结合施肥是,过量灌溉只不过是浪费了一些水;当结合施肥时,溶解于灌溉水中的养分会随水淋洗到根层以下,使肥料不被根系吸收。很多地方水肥一体化技术效果不如常规施肥,大部分原因就是这样过量灌溉造成的。
所以,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中,一定要避免过量灌溉的问题。如何避免过量灌溉呢?一定了解根系的分布深度。对一个固定的灌溉系统,灌溉时间是由根系深度决定的,灌溉时间决定施肥时间。如何判断是否过量灌溉呢?很简单,就是挖来根系,看看湿润层是否是根系范围;或者通过张力计指导灌溉。
除此之外,水溶肥的施用,还要考虑养分平衡问题。滴灌是局部供水肥,根系主要在滴头下湿润范围内密集生长,更多依赖于滴灌提供的养分,对土壤的养分供应依赖性减小,这就对养分的合理比例和浓度有更高要求,除氮磷钾外,还需要中微量元素,以保证全面提供根系营养。
从以上可以看出,水溶肥肥料利用率的提高,关键在于合理可行的施肥方案的制定。而施肥方案的制定必须要清楚作物生长周期内所需的施肥量、肥料种类、肥料的施用时期等,而这些参数的确定又和土壤状况、天气情况、作物的生长特性、水肥需求规律等多种因素有关。如何合理施用,以确保肥料利用率能达到70%-80%呢?必须要记住3条原则:将以往的施肥数量减少一半后施用;施肥时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提供多种养分,维持养分平衡。
疑惑六:含氯的肥料是不好的肥料?
“那些用氯化钾做原料的水溶肥,怎么能给我们的产品比,我们(钾原料)都是用的磷酸二氢钾/硝酸钾,忌氯作物也可以施用。”在市场调研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似乎用氯化钾做原料的水溶肥就代表着低品质,就是不好的肥料。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这现象?在由《农资与市场》杂志社举办的2016中国农资经销商新财富发展论坛上,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张承林教授在专题报告中分析了目前我国水溶肥行业发展的诸多限制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所谓的“忌氯作物”的认识之误。
张承林教授表示,行业的谈“氯”色变,其实是被错误概念所误导。忌氯作物的概念是一个舶来词,Chlorine sensitive crop,应译为对氯敏感作物,而不是忌氯作物。“敏感”的意义是“慎用”;翻译成“忌”,其意义就变成了“禁止、忌讳、避免”。由此误导了行业数十年,让农民认为忌氯作物不能施用含氯肥料,这是错误的。
“大量试验说明,作物并不存在忌氯与非忌氯之分。一般认为是忌氯作物的烟草、柑橘、马铃薯等都需要适量的含氯肥料。”张承林举例说,柑橘和葡萄上的试验结果表明,合理施用氯化钾,不仅不会产生不良作用,甚至还会起到增产的效果。以色列的柑橘和葡萄都施用氯化钾为原料配制的液体肥。
事实上,含氯肥料具有溶解快、全水溶、价格低、氯易淋洗、钾含量高等优点,是做水溶肥的重要基础性原料,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使用,在我国也理应得到大力推广。
从养分含量看,氯化钾的钾含量比硫酸钾高10%左右;从经济角度,氯化钾比硫酸钾价格便宜,有助于降低农民负担;从溶解度看,在相同温度下,氯化钾溶解度显著高于硫酸钾,以10℃为例,100克水可溶解31克氯化钾,而硫酸钾仅溶解10克;从溶解速度看,氯化钾明显快于硫酸钾,比如达到溶解度的90%,氯化钾需11.2分钟,用时仅为硫酸钾的1/3。
无论从养分含量,还是资源节约,抑或是农民负担方面,水溶肥中氯化钾比硫酸钾具有明显优势。使用氯化钾做原料,一是大大降低成本,二是解决了快速溶解的问题。如果不能接受这些含氯原料去生产水溶肥,中国的水溶肥将无法普及和推广。
从2007年水溶肥逐渐在国内市场出现到现在,经过十年的发展,水溶肥产量从2009年的30万吨发展到2015年的370万吨,消费量从35万吨到298万吨,已进入了发展“鼎盛”期,但市场推广还处于起步阶段,终端农户对水溶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存在认知的偏差,进而否定产品和技术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