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黄螨是温室生产中的一种主要害螨,其分布范围非常广,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热带地区分布最广。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地区受害较重,在温带地区主要是在温室中为害,条件适宜时会逐渐向露地扩展。
茶黄螨寄主非常多,文献报道中涉及37个科80余种,主要为害茄子、辣椒、黄瓜、番茄、菜豆、豇豆等蔬菜作物,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可达50%以上。
茶黄螨一生分为卵、幼螨、若螨和成螨4个阶段,体型非常小,肉眼一般很难看到虫体。
茶黄螨生活周期较短,一年可发生25——30代,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2——28℃, 最适相对湿度为80——90%。当温度为29——32℃时,完成1个世代需要4——6天,18——22℃时,1个世代为8——12天。高温对其繁殖不利,当气温达34℃——35℃、持续2——3小时后,若螨死亡率可达80%,成螨死亡率高达60%以上。
在北方大部分地区,茶黄螨不能在露地越冬,冬季可在保护地中越冬或繁殖。茶黄螨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而保护地,茶黄螨可周年发生。
茶黄螨有很强的趋嫩性,始终随着植株的生长而转移为害。成螨主要在新鲜叶片的背面活动,最喜欢在叶片未展开前的折缝内取食。发生初期,在田间呈核心分布,先呈点片发生,而后逐渐向全田扩散。近距离扩散,依赖幼螨和雄成螨爬行,稍远距离的扩散靠风力和田间操作时的人为传播。
危害症状
受寄主特性的影响,茶黄螨所造成的为害症状也有所差异。
茄子:嫩梢或嫩叶被刺吸后,会出现明显的皱缩、卷曲,严重时,生长点不发新叶,萎缩形成秃顶。叶片受害后,叶缘向下卷曲。嫩茎受害时,表皮木质化。花蕾、幼果受害后逐渐萎缩,不能开花、结果,严重时可导致落花、落蕾。果实受害时,表面长出一层典型的木栓化网纹,多数还开裂,种子外露,呈开花馒头状。
青椒:主要受害部位是嫩叶、嫩果。嫩叶受害后,颜色加深,皱缩卷曲明显,具油渍状光泽或油浸状,叶片变挺、变脆。果实受害后也会出现木栓化的斑块,但不会造成果实开裂。生长中,青椒受害后易与病毒病混淆。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是:茶黄螨为害后,叶片有加厚的趋势;病毒病则出现花叶、坏死斑等。
黄瓜:受害后症状与辣椒类似,叶片也会突然变小,植株变矮,不严重时,同一个叶片会表现出受害与健康两种状况,受害部位发生皱缩卷曲,向一侧呈畸形状。瓜条被害也出现木栓化的斑块,但一般不开裂。
监测技巧
茶黄螨个体非常小,肉眼很难发现,必须借助专业工具,掌握为害特征,做到早发现早查治。有条件的基地可以给技术人员配备10倍或更高的放大镜,以便直接观测。另外,可以根据其为害后易出现卷曲、皱缩和木栓化斑的为害症状进行有针对性识别,但是田间一定要特别注意茶黄螨为害与生理性病害、病毒病的区别。
防治方法
采取轮作:调整种植结构,选用非嗜食寄主与嗜食寄主进行轮作,切断食物链。生产中,可选用的非嗜食寄主有十字花科、百合科作物。在种植对茶黄螨不是很敏感的蔬菜时,避免补种或间作茶黄螨嗜食寄主。
控制温湿度:利用茶黄螨生长发育对温湿度的要求,结合田间管理,进行大温差防治。例如,可在白天棚温升高至34——35℃,保持2——3小时。此外,要加强通风,降低棚室内湿度。
清除虫源:冬季育苗温室和生产棚室在育苗和定植前,采用硫磺粉熏蒸消灭虫源。每1000平方米温室用硫磺粉5公斤拌入一倍量的干锯末,在阴、雨、雪天的无风夜晚,分置2——3堆点燃,次日早晨开口放风,5——7天后育苗或定植幼苗。
培育健康种苗:育苗期要加大监测力度,若有茶黄螨发生,在移栽前全面施药防治。
注意保护使用天敌:茶黄螨有很多天敌,如智利小植绥螨、 黄瓜新小绥螨、 巴氏新小绥螨、 斯氏钝绥螨、 拉哥钝绥螨、伊拟绥螨、小花蝽等都会捕食茶黄螨。发生初期,可以选用捕食螨产品进行探索试验。
药剂防治:在药剂防治方面,只要做到及时发现,防治效果一般比较理想。高效低毒化学农药有联苯肼酯、联苯菊酯、炔螨特等,请生产者根据登记作物对象,合理合法选用药剂,尽量轮换用药,严格遵守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并进行科学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