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行业标准的规范,有机行业也不例外。12月1日起,一项新的有机行业标准即将实施,这就是《有机植物生产土壤培肥和土壤改良剂评价技术规范》。
小编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查询发现,《有机植物生产土壤培肥和土壤改良剂评价技术规范》的批准时间为2018年6月4日,实施时间为2018年12月1日。
该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起草单位包括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广西有机农业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农药鉴定所等,主要起草人则有唐茂芝、王茂华、张廷友等人。
这项崭新的行业标准,出台的目的是什么?将产生哪些影响?主要评价指标有哪些?作为该行业标准的牵头起草人,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唐茂芝是怎么看的?
新标准出台的意义是什么?
鉴于目前有机行业面临“虚假有机”“猫腻认证”“以次充好”等行业乱象,严重影响了有机产业的健康发展。而有机生产基地严格规范使用合格的有机生产投入品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直接办法。
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的重要区别在于生产过程中不能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产调节剂、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等物质。土壤培肥和土壤改良剂是有机生产中的重要风险因素。
目前,我国的有机生产标准GB/T 19630.1中规定了有机土壤培肥和土壤改良剂的允许使用清单,但是需要一个明确的程序来评价商品化土壤培肥和土壤改良剂是否适合于有机生产。此时,制定《有机植物生产土壤培肥和土壤改良剂评价技术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新标准涉及哪些方面?
唐茂芝研究员告诉小编,《有机植物生产土壤培肥和土壤改良剂评价技术规范》规定了有机植物生产中土壤培肥与土壤改良剂评价的原则、内容、要求和方法。
据了解,评价的内容包括:名称、合规性、原材料、成分、加工、使用的必要性、对环境的影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社会经济影响。其中,明确规定原材料不应该采用基因工程生物或转基因生物及其衍生物。
对于相关企业来说,在该标准正式实施前吃透标准内容至关重要,将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
新标准尤其重视环境影响
按照目前公布的《有机植物生产土壤培肥和土壤改良剂评价技术规范》,环境影响被放到了突出的位置。
所有土壤培肥和土壤改良剂应该最终完全地被分解为二氧化碳、水或其他矿物形态,投入品及其代谢物均不应在水、土壤、空气或食物链中蓄积。
土壤培肥和土壤改良剂在生产阶段和使用阶段不应在土壤中蓄积,不应对土壤微生物造成毒害,不应造成水(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此外,土壤培肥和土壤改良剂的原材料采集,不得影响自然环境的稳定性,也不得影响采集区内任何物种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