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农业部举行了2018年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笔者就发布会中涉及到关系到化肥供应和需求侧的内容做一解读。
一、化肥的供应侧
针对化肥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及对策,新闻发言人认为主要是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和化肥开工率低导致,并认为后期化肥企业开工率不能明显提升的话,今年春耕期间部分地区可能出现供应紧张,价格快速上涨的情况。应对措施方面,发言人介绍农业部正在与发改委等部门一起,努力做好春耕化肥的供应,防止成本与粮价下行的碰头。
笔者之前曾连发三文,分析了化肥不宜在当前宏观背景下大幅涨价的原因和化肥的供应形势,并提出了化肥保供刻不容缓的观点,这些论述基本在这次官方的回应中得到了肯定。不可否认,现在的保供措施已经是政府在当前条件下做出的最大努力(详见《关于做好2018年春耕化肥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的通知》),对化肥生产已经做到了“要枪給枪,要炮给炮”的地步了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气头化肥产量的释放时间还不能确定(如果是冷冬,复产就会推迟),环保限产的解除也需要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协调和配合,加之春节临近,使得增加供应的难度加大,保供形势依然异常艰巨。
二、化肥的需求侧
新闻发言人表示2018年要重点关注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下调的影响,并指出2017年玉米消化库存进度超出预期,价格走强也超出预期,预计东北2018年玉米种植积极性提高。
联系到化肥,当初玉米的收储改革是直接市场化,造成玉米的价格、种植面积和化肥需求的断崖式下跌,而水稻和小麦仅是最低收购价下调,并没有取消最低收购价,二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并不会带来2018年化肥需求的大幅下降。
笔者关注到一个现象。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在2016年开始的,种植面积大幅下降却出现在2017年,这基本符合中国小规模农业的特点:当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2016年种玉米普遍赔钱,才造成2017年玉米种植面积大幅下降。结合这点规律看,即使小麦和水稻取消最低价收购,其种植面积下降也不会体现在当年,也就是说农产品的三大品种尤其是玉米价格的上涨,将使2018年农业对化肥的需求稳中有升。
笔者还关注到,虽然中国的农产品同其它行业同时进行了供给侧改革,但农产品价格反弹的时间远远落后与其它工业产品如钢铁、煤炭等,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多年的农产品收储造成了库存高企,在去产能的同时还要去库存,而其它产品只要实现了去产能,就可以快速实现价格的反转。在农业部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笔者感受到了一个重要的信号:农产品去库存周期即将结束,化肥行业的春天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