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新高到大幅降价,5月份大蒜价格为何坐上过山车,从蒜薹贱卖,到新蒜降价一半,“蒜你狠”变成了“蒜你玩”,大蒜降价几家欢乐几家愁。
农产品滞销导致农民损失惨重,低价伤农现象的案例每年都在发生,每当这个时候社会舆论首先想到的原因就是农民兄弟盲目跟风,“一窝风”种植是罪魁祸首。这是个最浅显易懂的道理。
“丰收烦恼”“增产不增收”……也许很多人包括一些媒体在内,对这种现象早已见怪不怪,因为近年来在三农领域发生了太多这样的事情,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两张情况:农产品滞销,价格暴跌,但是生活在城市的人却抱怨农产品价格高,吃不起!某地如果农产品滞销,一旦有媒体报道宣传,滞销问题就会解决!
很多人把问题归咎到农民广泛存在盲目跟风种植现象。还说“引发了农民的投机致富心理,一窝蜂都去种植大蒜”。很多人对出现滞销,直观、武断地下结论——供大于求。真是这样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怎么会出现,只要媒体关注,消息传出去,就会很快化解滞销矛盾?怎么会出现,这边便宜到没人要,那边有人想买买不到?这充分说明所谓的“供大于求”,仅仅只是区域性的供大于求,小范围的供大于求,或者是在某些人眼中的供大于求,仅就国内而言,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根本没有挖掘出来。
由于农户分散经营,农产品市场无法准确预测产量,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引导农户种植,这就导致农产品供需的不确定性成为一种常态,农产品滞销也就会频繁发生。
最根本的原因,没人来指导咱农民,也没有一个统筹的规划来控制供和求的关系,既然是市场决定一切,那最关键的问题就出在很多滞销问题出现在供大于求的状况下,这样肯定会价格下跌,便宜卖都没人要。
农产品滞销价格暴跌和农民朋友跟风种植导致区域内供大于求的的情况的确和农产品滞销有关,但是如果说农产品滞销就是农民盲目跟风种植导致的,这一点我是不同意的!
还有一点原因是今年的大蒜种植面积扩大所导致的蒜价下降,统计数据显示比去年扩大种植面积20%以上,个别地区扩大种植面积达到了30%多,高价位使蒜农获得极大的收益,这将极大刺激他们种植大蒜的积极性,不光是山东、河南、江苏等主产区面积增加,云南蒜的面积扩大率也在30%左右,一些小产区大蒜面积扩大更为明显。
有种植户表示,今年大蒜面积的增加,可能造成未来大蒜供应过多,价格出现一落千丈,甚至难销,李倩表示,大蒜作为小宗农产品,种植门槛低、市场容量小,极易诱发跟风和投机等行为,近年来大蒜价格频繁出现剧烈波动,对蒜农、库存商、消费者均产生不利影响。
众所周知,农产品滞销的因素有很多,如品质、销路、市场行情等有关,但是这些都是次要矛盾!在互联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日益交融的今天,“信息不对称”才是产生农产品“滞销、卖难、买贵”怪圈的根源。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市场没打开,才会造成所谓的“供大于求”假象;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销售渠道单一,才会导致“一条路走不通就无路可走”现实;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才会导致“一边价格奇便宜,一边想买买不到”怪象;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才会出现只要信息传播出去,很快就会化解“卖难”问题;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低。
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那就是农业信息化。提起农业信息化,尤其是农产品销售信息化问题,很多人一点都不陌生。近年来相关部门下了大力气抓农产品流通,取得成效有目共睹,但是对现代农业不发达,依然主要靠分散经营的中国农业而言,信息化这步棋依然步履维艰。
农产品滞销问题需要我们整个社会共同努力,在互联网+农村的历史背景下,对于基础薄弱的中国农业信息化而言,无论是果农,还是销售商,要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在信息化几乎无所不能的今天,要彻底改变以往那种“跟着感觉走”“靠天吃饭”“靠小贩流通”“靠传统批发”等临时救急的观念,要真正认识到信息化,尤其是互联网对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酒香也要会吆喝,再好的品质,再怎么深加工,只有卖出去才是目的,产品再好,没人要还是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