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化肥致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目前,我国化肥用量占全世界用量的35%,农业生产“超肥”现象明显,并导致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表示,我国每年施用的氮肥在其被农作物吸收前,通过挥发、淋溶和径流逸失,损失超过1000万吨,造成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空气污染严重。
中国科学院院士金涌说:“我国施肥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到4倍,以氮肥为例,其利用率只有30%至35%,亚硝酸铵、亚硫酸铵正是过度施用的尿素分解形成的。”
“农业化学品的大量投入将导致土壤中养分、重金属以及有毒有机物富集引起土地污染,直接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张福锁说,以土壤酸化为例,自然条件下土壤pH值下降一个单位需上万年,但我国耕地pH值下降0.5个单位仅用了30年。
专家指出,到2030年我国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14.37亿人,在峰值到来之前粮食需求仍是刚性增长的。与此同时,受到耕地、水资源等条件约束,粮食增产从长远来看对肥料的需求仍然较大,“减肥控污”形势依然严峻。
“减肥控污”面临挑战
2015年初,农业部提出实施 “到2020年化肥零增长行动”,目前已取得量化性成果,水稻、玉米和小麦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为35.2%。
治理因化肥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化肥利用率以减少用量是治本之策。然而,在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模式下,高效、环保的施肥技术难以迅速推广,农民科学施肥意识淡薄,加之化肥产业产能过剩、肥料产品结构不合理,“减肥控污”面临挑战。
施肥结构不合理也导致化肥用量居高不下。赵玉芬说,2012年我国商品肥料总量超过1.8亿吨,其中无机肥料实物产量1.6亿吨,商品化有机肥产量1130万吨,无机肥料占87%。相较之下,欧盟国家目前施用的各种类型肥料中,仅有一半左右来自化肥,近一半是畜禽粪便。过度施用化肥严重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生态链,使土壤失去活性,且越来越“馋”,陷入不断增肥增产的恶性循环。
因此,有专家表示,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化肥在价格、生产和流通等环节采取了扶持措施,我国从最大的肥料进口国变成了第一大肥料生产国和消费国,化肥产业产能过剩,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农民无节制施用化肥。
优化施肥打造生态循环农业
专家建议,应在优化肥料结构、推广科学施肥方式的同时,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农业生产“减肥控污”。
金涌表示,水肥一体化技术可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浪费问题,并降低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应加快滴灌技术和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市场化推广。金涌建议,各地应针对重点区域和作物,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此外,应创新对新型经营主体、分散经营农户的测土配方施肥 “私人订制”指导服务,发展统测、统配、统施肥的社会化农化服务组织,帮助农民施肥到田。
在实施化肥零增长目标的同时,引导农业生产方式向生态循环农业转变,能够更早解决化肥滥用对土壤的毁灭性破坏和由此形成的面源污染。应打造复合式循环农业,以山、水、林、田、湖进行协调产业开发;实施多品系的混交播种,提升农田中的生物多样性和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打造植物生成、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循环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