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生产、应用,已经拥有了70多年的历史。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微生物肥料经历了3次大的起伏,主要原因就在于,一方面是没有行业标准,使得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则是微生物肥料没有纳入肥料管理系统,从而导致每次发展时间短暂。
近几年来,我国微生物肥料正处在第四次发展阶段。大量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制品和新型微生物肥料,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崭露头角,尤其是“土十条”的发布,将微生物肥料推到了下一个风口之上。
低价高效,微生物肥料有大作用
众所周知,肥料中的微生物菌群与土壤中原有的有益微生物会共同形成优势菌群,促进土壤生态系统中碳、氮、氧等元素的良性循环,从而修复土壤生态环境系统,使生态系统达到新的稳定的平衡。
不仅如此,微生物肥料的生产成本较低,可以在农用地中进行大范围推广。虽然不是农药也不是化肥,但却可以解决化肥和农药解决不了的问题,特别是作物在遭受到各种病虫害以及气象灾害时,效果尤为显著。
此外,微生物肥料在助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据相关资料显示,使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作物产量增幅最小为5%-10%,肥料利用率至少增加5%,农药用量节省5%-10%,为国家“减肥减药”政策提供了最强劲的动力。
如何将增产提质的效果做到最大化
尽管微生物肥料在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环境污染、防控根部病害、提高产品品质等方面作用显著,但是也有用户反映效果不稳定或者没效果,使得微生物的推广实施遭遇困境,这又是为何?
因用户不正确使用造成微生物肥料效果降低的现象十分常见,原因在于许多种植者对于化肥的使用都存在一定认知上的偏差,当然在微生物肥料的使用上,不论是观念还是使用方法,也都存在诸多误区。
合理的肥料养分供应是农作物高产优质的基础,微生物菌不能作为单一产品使用,而是要将菌剂和肥料、农药、土壤进行一个完美的契合。利用生物技术来替代化肥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摒弃传统化肥产品,而是在提升传统化肥的肥效和药效的基础之上,确保以最小的用药量满足作物的需求,从而与微生物一起进入生态系统发挥作用。
同时,使用方法、使用时间、水肥的配合、施肥习惯等,都是影响微生物肥料效用的因素。种植者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科学施肥,加强研究和应用,才能将微生物肥料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通过生物技术与化肥结合,等于是变相给种植者进行再一次培训,把用错化肥的方法都改回来,进而提升肥料利用率,在改善土壤环境的同时,实现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