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税调整大讨论中,一部分企业认为不再享受各项优惠政策的化肥产品应该取消出口关税,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为行业转型发展松绑。但一些企业同时呼吁在合理范围内降低关税,既向企业打开出口通道,维持生存,又保留一定门槛,避免出现市场混乱。
理由一:关税居高不下,导致出口形势严峻
国产大量元素肥料中,氮肥、磷肥出口是行业正常运行的“规定动作”,相比之下钾肥出口的消息罕有所闻。中国是世界主要钾肥进口国之一,每年还需要海运大合同谈判以及边境贸易进口数百万吨钾肥。国产钾肥企业要求降低关税便于出口似乎是痴人说梦。
但从行业产品结构上分析,国产氯化钾尚不能满足国内需求,而硫酸钾的产能却已经出现一定过剩。目前国产硫酸钾出口关税高达600元/吨,企业出口基本无法实现。这在客观上阻碍了国内硫酸钾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理由二:降低关税少走弯路,提升企业生存机会由于关税征收是以商品编码作为依据,所以为了规避高关税,许多化肥企业在出口时采取了特殊的包装形式(10公斤以下小包装)。简单举例:尿素的商品编码前6位为310210,而采取10公斤以下小包装的尿素商品编码则要变更为310210,按当前关税税率,前者按80元/吨征税,后者的适用税率是5%。两者之间的价差在600元/吨关税的硫酸钾和30%关税的三元复合肥上体现最为明显。
国内钾肥产业格局变化巨大,硫酸钾产量越来越大,而国家消费量的增长比较温和。
总结:既要正视行业现状也要长期考量
在讨论关税税率的过程中,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解释了为什么出口还要征收关税:
一是国际化肥产能过剩,取消关税,企业也未必能走出去;二是完全取消关税,会不会刺激产能释放,从而导致行业调结构转方向的速度放缓;三是关税降低,很可能压低国际市场价格,国内企业和政府均不会得到实惠,受益的是国际买家和国际贸易商。
在肥料关税问题上,一些业内人士极言关税之必要,认为只有高关税才能去产能,化肥大量出口会抬高国内农民用肥成本;部分人认为去库存、调结构势在必行,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必须淘汰,却没有为去库存指出合理渠道。
如今,中国化肥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产能压力增加不争的事实,关税调整既要正视行业现状也要长期考量。化肥关税究竟是取消还是降低,仍需行业组织与国家有关部门共同协商研讨,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