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产能过剩,笔者认为化肥的需求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受到抑制,短期之内价格很难同其它大宗商品同步(油价上涨也带动不了肥价的提升),化肥行业需要自救的智慧。
山西尿素出厂价格即将跌破1100元/吨、55%一铵出厂价格部分已经低于1600元/吨、64%二铵出厂价格部分已经低于2100元/吨、出口价则更低,化肥的两大品种价格都创了十年多的新低,且不见反弹迹象。笔者浏览了一下其它大宗商品的走势,发现除少数农产品外,全球大宗商品从今年的最低点到现在都有了至少20%的反弹幅度,石油的涨幅更是高达近100%,化肥号称是粮食的“粮食”,具有刚性需求的特征,在所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反弹的情况下,化肥市场为什么会逆势下行呢?
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但不同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有其自身的推动因素,如煤炭和钢材等的涨价是得益于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政府出台文件限制产量、淘汰产能、行业兼并重组);石油得益于美国的页岩油退出和中国战略储备的增加(据外媒估计,中国今年每天进入战略储备的石油量高达120万桶/天,大大高于去年的49万桶/天)。
再来看化肥的下游农产品。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从今年的最低点上涨了近50%,棉花和糖价格也大幅上涨,而小麦和玉米的价格仍然维持低位,这些涨幅最小的农产品恰恰是中国多年收储的产品。收储产生了巨大的库存,已经超出了战略储备的“高限”,从而使得国家今年大力推进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如调降玉米种植面积、休耕、轮作等)。可以说,中国多年的农产品收储政策成为了过去几年全球农产品价格逆周期的主要因素,也维系了化肥市场的表面繁荣。在表面繁荣的误导下,中国的化肥产能快速扩张,终于酿成了今日化肥产能过剩的恶果。
中国小麦、玉米、水稻的库存都较高,加之国家化肥零增长和农业供给侧改革政策的推进,必将抑制化肥的需求,因此指望化肥需求的提升来解决化肥产能过剩的问题几乎没有可能性,实现化肥的供求平衡只能通过供给侧的改革也就是去产能化才能得以实现。钢铁、煤炭打了多年的价格战也未实现产能的淘汰,而在去年中国政府大力倡导供给侧改革,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之后,价格才出现了反弹。因此,不借助政府的力量,中国的去产能化过程将极为漫长。联系到化肥,如果没有外力的推动,价格战会打到什么程度?行业的共识是必须有一些企业倒下,曾听说某个尿素企业停产的底线是1000元/吨,如果企业都是这么想,那么市场价格必然跌破这个底线。化肥行业作为一个小行业,政府出面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可能性不大,化肥行业只能自救!
与其做个“你亏200元/吨,我才亏100元/吨,看谁能挺得更久”的“野蛮人”,不如大家坐下来协商,你主动退出,我主动补偿,做个“文明人”。须知,即便你今天不退出,这轮迟早也得退出;你今天不想被补偿,到头来只会亏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