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土壤环境:
1.土壤溶液浓度过高,造成盐害
即能严重伤根甚至全株枯萎,出现明显的生长障碍。
当盐浓度4000mg/kg(0.4%)-5000mg/kg时,生长不良,0.5%-1%时,钙吸收受阻,大于1%
2.肥料淋失,污染环境
3.肥料投入超量,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
4..土壤板结、通透性能降低
5.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严重缺乏(普遍低于1%)
6.重金属污染
修复土壤微生态环境 保持土壤持续生产力之----微生物的作用
微生物肥料在土壤中能 产生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刺激调节植物生长,菌肥在代谢过程中也可产生吲哚乙酸、赤霉素促进植物生长,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修复土壤微生态环境 保持土壤持续生产力之------微生物解决复种指数高连作障碍问题
果树作为多年生生物,对土壤、环境等都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性,但是当果树种植达到一定年限后,就必须进行果园去毒处理才可以再次种植。
果树连作障碍主要表现有:
(1)幼树不能生长或生长较长时间而不能进入盛果期;(小老树)
(2)原有各种病害加重;
(3)易死树等。
在连作果园里,轮纹病、腐烂病病情严重,并且发展迅速。其中腐烂病尤以根腐最为明显。
修复土壤微生态环境 保持土壤持续生产力之-------生物肥力提出及其意义
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土壤的持续生产力,认为土壤肥力仅由物理肥力和化学肥力构成,提出了质疑:
一是土壤养分含量增加,但化肥报酬急剧递减:
1975年: 2005年:
25kg 谷粒/kg化肥 10谷粒/kg化肥
15kg 油料/kg化肥 7油料/kg化肥
10kg 棉花/kg化肥 5棉花/kg化肥 30年递减50%~60%
二是土壤物理结构的恶化:
在2001年澳大利亚学者(Lynette K. Abbott and Daniel V. Murphy)提出了生物肥力(soil biological fertility )的概念
土壤肥力包括土壤生物肥力、土壤化学肥力和土壤物理肥力三个组分。土壤微生物(组成、数量和功能)是土壤生物肥力的核心。
土壤生物肥力概念: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植物根系等有机体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贡献。同时,生物过程对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起到良好的促进和维持作用。
关于微生物肥料的理论基础的问题,一直在研究和探索之中。这主要是因为土壤环境中各种养分的转化与物质循环均在微生物主导作用下的复杂过程的结果。近几年中国农大的学者提出“养分生物有效性”和“根际(层)养分调控技术”也肯定了微生物在其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2003年澳大利亚学者L. K. Abbott等提出“土壤生物肥力(soil biological fertility)”概念和相关的评价体系,丰富了微生物肥料的理论内涵。
修复土壤微生态环境 保持土壤持续生产力之------改良和修复土壤功能,农药、除草剂等污染物的生物修复作用
微生物由于数量大、种类多,变异快,降解有机物的潜力相当大,而且干净彻底、无二次污染,几乎所有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有机物都能被微生物所分解、利用,这为我们消除农药、除草剂残留环境污染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农药面源污染的微生物修复(微生物降解的全面性)。生物修复已经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生物技术产业。
农药污染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内在农药、除草剂残留的微生物降解方面进行了很多的研究,逐步在加大应用(现实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