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粮食总产量和商品量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的黑龙江,越来越感觉到“粮食不好种了”。尤其是玉米价格下滑,让黑龙江农民的钱袋子缩水不少。如何在供给侧改革中寻找突破口,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成为黑龙江必须破解的难题。
这几天,黑龙江克山县仁发合作社理事长李凤玉忙得脚不沾地,6千亩有机大豆拽着他,每天都要巡视一圈才放心。
去年,仁发合作社牛刀小试,按有机标准种了1千亩大豆,不用化肥农药,生物除虫,人工除草,专用机械收割和定点专库存储,建立了从种到收的全程留痕化电子档案。李凤玉没想到,有了“有机”这俩字,每斤大豆的价格比玉米高出了13倍。
别看现在李凤玉说起有机大豆两眼放光,但在几年前,大豆却让他爱恨交加。在“手抓一把攥出油”的黑土上长出来的大豆,品质绝对是没得说,但以前种的多是榨油用的大豆,成本高,产量低。跟进口大豆“掰手腕儿”就没赢过。白费功夫不挣钱,豆农撂了挑子,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因此萎缩了近一半。从去年开始,黑龙江对市场进行了细分,发现高蛋白食用型大豆仅国内市场需求就在200亿斤,而黑龙江各品种的大豆加在一起产量也只有100亿斤左右。巨大的市场空间,让李凤玉们找到了“种瓜点豆”的依据,也让黑龙江省看到了结构调整的方向。
农业供给侧改革,要补短板,也要去库存。对于库存压力最大的玉米要结结实实地减少产能。黑龙江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亿1千万亩,差不多占到全国的六分之一。今年国家取消了玉米临储收购政策,玉米价格可能还会继续走低。黑龙江省决定,引导农民减种玉米1500万亩。李凤玉的仁发合作社一共有5万6千亩地,去年,仅玉米就种了4万多亩。在政府的支持下,今年仁发合作社减掉了3万多亩玉米,只保留了6000亩地的黏玉米,其它地除了有机大豆外,还种上了马铃薯、杂粮等作物。
日前,黑龙江出台了《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今后,黑龙江将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广“互联网+农业”,探索全生产过程展示营销、点对点营销、集团或个人定制营销,推动农业在“种得好”“卖得好”方面实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