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富不富,关键看收入。”农民增收既是千家万户的“小钱袋”,更是国计民生的大体现、发展水平的硬指标。中国青年网“习大大+”工作室梳理发现,习近平从农业科技、农村改革、基础设施等方面,为老乡增收支了三招,印证他许下的承诺:让农民增收获得新成效。
支招现代农业 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40多年前,习近平曾作为知青到陕北农村插队,一干就是7年,他的第一个“官衔”,是村党支部书记。此后,他在河北省正定县委也担任过副书记、书记。在农村的工作、生活经历,使习近平对中国的农村问题有着深刻的了解,他深知,农民真正增收,才能过上好日子、过上“肥年”,因此,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他也深知,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
习近平扛着锄头参加农业劳动。来源:新华网
2013年11月,习近平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会时谈到,“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世业镇先锋村农业园调查了解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察时又提到,“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2015年3月,习近平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指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中,农业现代化不能拖后腿。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战略清醒。东三省处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方方队里,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遵循规律、科学发展。
“如何成功地解决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关键是如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基本国情、适应经济发展阶段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新中国的农业发展历史就是探索和开辟这条道路的历史。”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农业发展与转型本质上是农业现代化,特殊国情决定了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既是“中国总道路”的具体道路之一,又是中国“五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我们这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已是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客观规律。
支招农村改革 让农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要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创造条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2013年11月,习近平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会时表示。深化农村制度改革,唯有突破一切阻碍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服务均等化的制度性障碍,才能释放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活力,而这种内生动力是激发亿万农民主体作用的最强大动力,改革致富的积极性增强了,老乡增收才有更希望。
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在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稻田同村民和农技人员交流。来源:新华网
其实,早在1998年10月,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中央就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多予少取放活”的六字方针,中央在农村先后实施了税费改革和综合改革,免除农业税,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可以说,改革的重点均集中在“少取”和“多予”,或者说是“减负”和“增收”。
2013年7月,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改革发展工作时强调,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好好研究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要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2014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习近平到安徽代表团时说,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于向改革要活力。
2015年4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改革开放是我国农村及整个国家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项继权指出,过去的十年,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农村改革创新一直在进行。唯有突破制度性障碍,才能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和制度保障。
支招改善基础设施 让农民真正富起来
“整天盼着呢,咋猛地就来了!”2015年2月,习近平回梁家河村看望父老乡亲,给每户人家带来了年画、对联、米、面、油、肉等年货。这些新年礼物,都是他用自己的工资采办的。40多年前,修大坝、挖水井、建起当时全陕西省第一座沼气池,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都是年轻的习近平带领大家完成的。因为他明白,改善基础设施是农民真正富起来的前提。
习近平回梁家河村看望父老乡亲。来源:新华网
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很重要,这方面要加大力度,继续支持。
2014年3月,习近平在关于农村公路发展的报告上批示强调,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
2015年4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说,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决策、投入、建设、运行管护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农业是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行业,我国现代农业的基础不牢,水利等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在物质技术装备、基础设施方面着力,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基础设施建设绵绵发力,久久为功。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把国家财政支持的基础设施重点放在农村,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让老乡过一个肥年不能说明什么,让老乡永远过上肥美丰饶的生活,才是总书记心之所系。坚决破除一切不利于农民持续增收的观念障碍和体制弊端,努力探索一切有利于农民增收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办法,让亿万农民过上越来越幸福的好日子,数亿农民的梦想必将共同构筑起灿烂的中国梦。(杨月) 【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