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镇下沙河村是一个只有20几户人家的小村庄,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是种在不到30亩地里的淮山。每年12月到来年2月,是淮山上市季节,每逢此时,村民们满心欢喜,因为意味着一年的辛苦终于有回报了。今年,全村却集体发愁了。
发愁的原因很简单:淮山滞销。受扩种和大量低价来自广西陆川、灵山等地淮山涌入珠三角市场影响,原本是阳山淮山的“金主”——收购商,今年转投向收购价只要8角/斤的广西淮山。
据阳山县科农局副局长杨永芳介绍,阳山淮山不仅比其他地方的淮山更饱满、粗大,而且口感细腻、粉嫩无渣、胶质多,特别是煮熟时,香味自然清淡,甜、滑、松、爽。2014年,阳山淮山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种植面积从1995年2000多亩发展到如今2万多亩,亩产量也从2000斤提升到3000-4000斤。
只是产量大为增长同时,产品竞争力和销售渠道没有同步跟上。
“不包括人工,淮山种植成本最少都要1.2元1斤。”下沙河村村民丘国力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低于成本价收,村民情愿到临近的383省道边上摆摊吆喝。但是摆摊的销售业绩并不理想。因为除了下沙河村约10万斤淮山,整个阳山县还有约5000万斤淮山待售。单靠路人即兴消费,显然不是一个靠谱的解决方法。
“阳山做淮山深加工企业的规模不大,消化不了那么多。而且往年都是种好了,自会有人上门收购。”丘国力说,阳山淮山主打珠三角市场,比较依赖当地收购商,今年没人来收,大家一下子被动了。
“七拱镇淮山种植面积占阳山九成。去年11月底12月初价钱最好,收购价3.5元到3.8元1斤,随后一路走低,到12月下旬只有1.8元到2元。这个收购价包括了0.4元的挖掘费和0.2元的中介费,农户地头价实际上只有1.2元到1.5元。”阳山县碧崀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功琼说,元旦时候价钱出现短暂回升,可是最近降雨频繁,价钱再次下坠。
“现在加工厂收购价只有0.7元,打算能卖出多少算多少了。今年还会继续种淮山,要不也不知道该种什么。”下沙河村村民丘伟新在电话里的语气很无奈。往年这个价钱只能收购被挖断或卖相不好的“次品”。
“我做了16年农产品流通,自己也种了100亩菜地,今年是最难做的一年。”李功琼分析,除了广西淮山对珠三角市场冲击外,消费量少或许也是一个原因。淮山最常见的吃法是打火锅。下雨天外出打火锅的人少了,淮山的消费量自然少,再加上消费者口味转变,虽然阳山淮山种植面积跟前几年比变化不大,却没那么好卖。“我也做电商,每天都在网上推销,一天也只能发800斤左右。”
他也尝试把淮山卖到杭州去,那边的消费者对阳山的农产品情有独钟。可惜运输费用太高,特别临近春节,物流停运,只能走快递空运,“昨天运了两箱淮山到南宁,快递费350元”。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番薯出乎意料的“好市”,价钱出到4元都没货,特别是一点红、鸡蛋黄、紫心这几个品种畅销。李功琼总结道,往年番薯价钱不好,种的人少,产量少,供不应求,价钱就上去了。
他建议,农产品上市期间价格见好时,应尽快卖掉一部分,先把成本收回来,剩下的能卖掉多少就等于赚多少;其次要注意避免扎堆种植,有意识多种一两种作物,把销售风险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