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个农业大国,靠种地为生。国家对农业也极其重视,在农业领域也发了不少的红包,但是仍然让很多农民失去了种植的积极性。
其实很多农民种地,并不是为了能够拿到所谓的补贴,而是对农村、种植有一定的情怀,但是为什么这种画风会突然变了呢?为啥这么多人不愿意种地?
1.物价上涨,农产品却卖不上价,出现滞销
现在各种生活用品都在涨价,而农产品的价格却一直居低不上,首先,农产品的价格一直由市场在调节,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农产品的价格下降;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农产品的价格上升。
因为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薄弱,对市场经济缺乏判断力,从而造成农产品的滞销,也是农产品卖不起价格的原因。
只要农产品出现滞销现象,就会给农民带来一定的损耗,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农产品,收获的季节本来应该是高高兴兴的,但却出现了滞销的现象,直接打击到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2.天灾没有补偿
天灾人祸谁能预料到?
而近几年台风的出现,让很多地方的农作物化为乌有,辛苦种出来的庄稼,一夜之间,全部没了...这里的痛苦只有农民自己知道。
天灾导致粮食减产,国家基本上没有补偿。而且天灾的降临,使粮食质量差价格低,农民含辛茹苦投资劳作一年很可能贴本、赚不到钱。
这让农民如何还有信心进行农业种植呢?
所以很多农民考虑到这些,纷纷表示不想再种地了,稳稳当当的外出打工至少可以赚点钱。
3.年轻人,为了自己的“形象”,不去种地
在21世纪的今天,90后,00后,10后的人群,基本上很少在家种地,因为在他们心里,农民仍然是社会地位不高的一个形象,小编估计大家在提到农民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脏、穷、累的形象,作为90后,00后,10后的这些人,怎么能让自己的形象毁了?
90后,00后,10后如今追寻的是潮流,仿佛跟“土”农业搭不上边。
这也导致了许多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去种植,不愿意去从事农民这个行业。
4.外出打工比家里种地收入高
如今农民都不种地了,外出打工成为了很多的选择,虽然在城里的打工生活有苦又累,但是收入却比在家里种地的收入要高很多,这也是农民不愿意种地的一个原因。
种地对于农民来说只能够解决温饱问题,想要依靠种地赚钱,却是不可能的事情。
5.粮食价格下跌,击垮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现在玉米的收购价格比以往要低很多,有一部分农民家里用钱,不得不惜卖掉自己的粮食,而一部分则把自家的粮食储存起来,等以后涨价再卖。
可是未来玉米粮食的价格走势你是否真的清楚呢?
据了解,明年开春,玉米的价格可能会大幅度的下降,这让农民不得不心痛的把自己手里的粮食惜卖掉。
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玉米,这样一来,农民每垧地亏损3000元,对于以玉米、水稻为生的东北,这一下就亏损了很多,简直对农民来说就是沉重的打击。
这样一来,农民大部分都不愿意种地了,许多农民纷纷表示,种地,种好了,大发,种不好,亏死!
很多农民表示,不再种地了,心理承受不起,太累了。
6.“真农民”在渐渐消失,种地的农民少之又少
其实,农民也分“真假”。现今村子里的人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真农民”,指的是常年住在村子里,年纪在四五十岁之间的人,其中还有一些老人和小孩,他们不便外出,收入来源于种地收入和打零工收入。
第二类是“半农民”,指的是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民,主要是一些年轻人,基本上没种过地,今后也可能不会再种地,收入主要来源于城里的打工收入,有些人只是春节时回村里住几天。
第三类是“假农民”,指的是户籍在农村,但家早已安在城里的人,包括一些常年在外务工的人员、一些读过大学在城里工作的人,以及一些在城里经商做生意的人。
而如今,“真农民”在逐渐的消失。生活在村里的人,其中“真农民”和“半农民”大约各占40%,还有大约20%为“假农民”。也就是说,“真农民”的人数占比不到一半,这还包括了参与种地的老人和小孩,实际真正种地的农民更少。
而“半农民”和“假农民”是不种地的,这样一来,种地的人就随之越来越少,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吧。
无论是哪一类农民,通过种地、打工和经商,只要是依靠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而那些钻国家政策空子的人,以及瓜分农民应得农业补贴的人,才是最应该整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