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麦田地下5-20公分的耕作层,隐藏着这样一类生物……从1989年首次在湖北省天门县岳口镇发现,到如今蔓延到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16个省市,小麦孢囊线虫病——一种很少被农药公司、经销商、种植户等提及的病害,已经在中国这片沃土上默默“潜伏”了近30个年头。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小麦跨区联合收割的兴起,小麦孢囊线虫病危害逐年加重。有统计显示,截止目前,小麦孢囊线虫危害面积超过6000万亩,其中有1500万亩需要防治。每年造成小麦减产约500万吨,经济损失100亿元!
如果今年你家的小麦再次出现下述情况:
1.地上部叶片变黄,矮化、分蘖减少,生长稀疏。
2.地下部次生根增多,扭结成团,病根在侵染点分叉,侧根二叉型,抽穗到扬花期,根上有白色胞囊。
除了缺肥缺水等生理病害以外,请考虑第三种可能——小麦孢囊线虫病。因为小麦孢囊线虫在我国的虫源基数远远超过经济阈值,呈爆发态势,已成为小麦生产中的重要制约因素,对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小麦孢囊线虫侵染规律:
河南、湖北有两次侵染高峰,以冬前侵染为主,造成苗期危害。
河北、北京、山东等地有少量侵染,翌年春天小麦返青期(3月)是侵染高峰期。
青海春麦区:5月开始侵染。
小麦孢囊线虫防治:
“小麦孢囊线虫病一般发病不具毁灭性,像河南地区发生重的地块损失大概20%-30%,小麦每亩损失个百八十斤从外观长相上基本看不出来。由于线虫危害症状与缺肥缺水症状相似,不容易区别,往往被认为是土壤问题。”在采访中,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陈书龙透露:“由于市场上缺乏高效药剂,加上小麦价格便宜,防治成本高,一些防治方法推广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小麦孢囊线虫,农民还缺少防治意识。”
而在一些菲利普孢囊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也有毁种情况的存在。在防治方法上推荐选用抗耐病品种、推迟播种时期,避开线虫侵染高峰期、播后镇压等一些农艺措施外,也可以选择药剂进行拌种,但是目前国内专门针对小麦孢囊线虫拌种的防治药剂还比较缺乏。从国外的防治经验来看,选择抗耐病小麦品种有望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