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不会改变,土地托管的发展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当前土地托管在技术、资金、规模等方面存在优势,成为规模化经营最有前途的一种方式,不过,土地托管在推广过程中依然存在瓶颈。
土地托管,是由懂农业技术和管理的人员和组织,为分散的农民的土地提供集中托管服务。这种服务以农机的集中操作为核心,从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的投入,到种植方案的选择、技术操作的实施,都做到了规模化和专业化。农民作为经营主体,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生产者补贴都归农民,土地托管不涉及国家种地补贴纠纷。
在目前中国农业的现实条件下,土地托管是适合国情的规模化农业发展模式。规模化经营是发展趋势。土地托管既能解放农民劳动力,又能加快上游产品的推广,应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不过,土地托管要在全国推广,有四方面问题需要突破。
首先,农机化水平有待提高。尽管农机化发展速度很快,但在山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适应地形、气候条件、耕作模式的农机还很缺乏,主要依赖人工劳作,土地托管业务开展受到很大限制。农机科研机构与生产厂商研发、生产适宜山区及干旱地区种植模式的农机具迫在眉睫。
其次,高素质人才缺乏。开展土地托管,需要大量懂技术、能吃苦、有责任心、服务意识强,各方面综合素质都很高的人员,也需要统一的管理模式。为高水平农技人员提供与其水平相当的收益,留住高素质人才,是促进土地托管发展的重要因素。
再者,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干旱、涝灾等自然灾害导致作物大面积减产,尽管农民买了农业保险,却没能得到预期的补偿。究其原因,是农业保险合同对自然灾害的保障模糊不清。土地托管合同中也牵涉到最终产量的保障问题,这也是农民最关心的,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将更有利于土地托管合同的执行,降低风险,减少农民的顾虑。
最后,需要国家扶持。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形成新型规模化经营体系。践行农业社会化服务,土地托管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而目前的扶持政策多是支持合作社开展各项活动,合作社为农民服务的执行力堪忧。提供合适的资金支持,给多少、给谁、怎么给,是管理部门应当进一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