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各种微生物肥料在农资市场铺天盖地,不仅是国家在政策导向上给了很大支持,更重要的是这类产品让长期困扰农民的土壤板结、地力衰退、土传病害等严重问题都找到了救星神奇的功效、好的卖点、不错的利润让微生物肥料成为近年市场上的一匹黑马,备受关注。不过,有记者在最近的采访中发现,很多经销商朋友对微生物肥料的态度却表现出两极分化,甚至有经销商却大呼“不敢再碰”,可谓“爱者深,恨者烈”。这是为啥?
赞不绝口VS“再也不敢碰了”
微生物肥料主要用在经济作物上,其独有的一些功效得到很好的展现,备受经销商的认可。福建经销商杜经理对菌肥和菌剂赞不绝口。“我们这番茄‘癌症’青枯病就是菌肥治好的!”杜经理说,青枯病是危害大、传染快、造成损失最严重的一种土传病害,近年使用菌肥以后,青枯病有了明显的改善。当地农户对菌肥和菌剂的使用也基本成了习惯,对类似的产品接受度很高。
然而,山东经销商赵经理,谈起微生物肥料直叹“再也不敢碰了”。原来,赵经理喜欢推广新型肥料,他前年代理了一批微生物菌肥推广给农户,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找了很多示范农户。但是,“见证神奇”的时候却迟迟不见效果,与厂家的宣传出入较大。农户也对菌肥产生了怀疑,“农民说我卖假货,说是有1、2亿的什么菌,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没办法解释”赵经理说,后来只能给农户赔了钱,补偿了别的肥料。从此,赵经理远离菌肥,相似肥料也避而远之。
很多事说不清、看不懂!
对于同一类产品,为什么这两位经销商的态度截然相反?笔者经过一番调查发现,很多经销商都知道微生物产品是个大趋势,也有卖点,但都大呼市场太乱,无论是功效、价格、技术似乎都有很多说不清,看不懂的地方。那么这里的水到底有多深?我们不妨来扒一扒。
与普通的氮磷钾化肥不同,微生物肥料最重要的指标是“菌”。因此很多产品都在菌上做起了文章。先说含菌数。《农用微生物菌剂》标准中有效活菌数≥2亿CFU/克(菌落形成单位(CFU,Colony-Forming Units)指单位体积中的细菌群落总数);《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肥料》标准中有效活菌数≥0.2亿CFU /克。有些企业为了迎合市场求新、求大的心理,在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下,随意炒作产品中的有效活菌数,记者就亲眼看到过一些产品包装袋上赫然写着有效活菌数大于5亿、200亿、300亿,甚至上千亿的字样。一位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即便不考虑这个数字的真实性,仅靠菌的数量并不能代表在农田中的实际效果。考量微生物肥料的品质,最关键的是在自然环境中,这些菌能否存活,并且发挥作用。
再说菌的种类。现在市面上,各种商品名五花八门。像超能菌、菌酶、菌宝、菌动力、3G时代菌剂等新、奇、特的名词比比皆是。恐怕专业人士都很难看清其中的奥秘,更别提经销商和农民了。
“菌肥”的有效活菌数居然是零?
很多人都知道,微生物要和有机肥、化肥配合起来使用才有好效果。现在市面上最火的就是这种含有微生物、有机质和氮磷钾化学养分的复合微生物肥料。但对于如何搭配,用什么工艺进行组合才能最大程度保持微生物的活性,能说清楚并做到的企业凤毛麟角。曾经有媒体报道,某些劣质菌肥,经试验测试有效活菌数几乎为零,只是单纯的大量元素肥料。
据专业人士介绍,微生物与化肥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添加,需要科学、复杂的工艺。这位专业人士说,微生物的培养繁殖在实验室条件下很容易实现,但在复杂的外界环境下,微生物能否存活并对作物生长产生作用更深入的应用研究。一些厂家跟风炒作,不能保证菌种的活性,加入肥料中的菌种并不能发挥其作用,甚至无法存活,活菌数大打折扣。
微生物肥料生产工艺,尤其是将微生物与化肥产品结合的生产工艺,确实是现在很多企业的短板。经常听到一些企业反映,现在一般的添加工艺很难保证微生物活性,都在寻找更成熟的技术。
一位专家透露,真正的微生物肥料至少要具备三个特点:突出功能,保持活性,工艺科学。目前市面上,单一菌种的微生物肥料已屡见不鲜,复合微生物产品也层出不穷,还有一些企业自主研发出新的复合菌种,产品的功能性趋于多元化。然而,对于微生物和化肥的结合技术,加工工艺,仍是一些企业难以突破的瓶颈。
市场上到底有没有好菌肥?
关于微生物肥料市场的乱象还有很多,这让很多经销商望而却步,也让很多真正的好产品、好技术被无辜埋没。然而,微生物肥料无污染、养分齐、改良土壤、改善作物品质、符合国家“减肥”政策等特点,被更多的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关注,已经成为当下最有爆发力的农资产品。而且,我们也发现,在农资市场中,一批企业在经历了十多年潜心研发、田间试验和实际生产后。中国菌肥行业第一阵营正在形成。那么,什么样的微生物肥料才是名副其实的好产品?到底哪种微生物肥料能解决死棵、根腐病、黄叶病这些最棘手的作物问题?微生物添加到化肥中有没有成熟的产业化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