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
从近期的统计数据以及调研情况看,全行业2016年的经济运行仍将面临较大的挑战与压力。与此同时,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实施,对化肥和农药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对生产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提出了迫切要求。要做到使用量“零增长”,就意味着要提高产品品质和质量,生产新型高效肥料和农药。这就要求生产企业加速开发高技术产品,以适应“零增长”的需要。另一方面,促使生产企业积极拓展业务板块,向农化服务市场延伸,通过提高农化服务水平,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用药,通过“产品+服务”的生产经营模式,在“零增长”的新要求下,赢得发展空间。
2015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连续提及供给侧改革,特别是2015年12月14日政治局会议研究2016年经济改革时,又一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要求,明确提出“在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功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供给侧改革,问题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出了问题,不该生产的生产太多,消费需求的东西又供给不足。实现适销对路和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需求可以促进生产,生产也可以创造需求。所以,供给侧改革,必将为农资企业迎来下一个春天。
首先是农业市场基本需求的机遇。中国是13亿人口大国,口粮安全仍然是中国不会放松的战略任务。2014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6.07亿吨,虽然实现“十一连增”,但当年粮食进口量首次突破1亿吨。2015上半年,中国累计进口包括小麦、玉米和水稻在内的谷物及谷物粉达到1629万吨,同比增长超过60%。确保13亿人口粮食安全,确保中国人碗中的粮食牢牢把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这是中国的既定方针。无论经济形势发生什么变化,农业和粮食对化肥、农药的基本需求还是刚性的,农业市场的基本需求还是稳定的,2015年1~10月化肥表观消费量数据就是一个证明。
其次是现代农业新需求的机遇。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作物的结构调整也在加快,对高效复合肥、水溶肥和高效低毒农药、农膜等高端产品的需求会大大增加。行业“十三五”规划在促进农化产品和农化服务升级目标中,把推动化肥企业由生产单质肥为主向生产混配肥料为主转变、由生产企业向生产服务企业转变、加快低毒农药新品种新剂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的“三个转变”作为“十三五”发展方向和重点,也为农资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
最后,行业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带来机遇。在最近给国务院领导的汇报中,马凯副总理明确提出,石化联合会要研究并提出“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要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个核心,把近期和长远结合起来,把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结合起来,把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和危化品企业搬迁结合起来,尽快拿出一个可以落地、以项目为重点的行动计划出来。我们已经组织了一个专门班子,在今年3月份拿出这个“三年行动计划”。这个计划也给农资企业提供了一个改变调整的机遇。
农业市场、农资市场是一个具有长远稳定性、具有技术制高点、具有很高经济效益的大市场。
应对
供给侧改革,农资企业怎么办?
一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要按照装备规模和工艺技术这两个标准淘汰落后产能。目前农资企业产能大大超过市场需求,不淘汰落后,全行业日子都不会好过,劣币驱逐良币将不可避免。
二是加快培育新的战略性增长点。农资行业应该调整战略方向,尽管难度很大,只要坚持这个方向,加快调整力度,2~3年内一批新生力量将有机会重新崛起。
三是加快提升管理效率的竞争力。市场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盈利能力上,核心是三个指标,销售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加值。
四是加快创新农化服务的新方式。农资企业要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角,做农业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思之)
链接一
什么是供给侧?
供给侧,即供给方面。与供给侧相对应的是需求侧,即需求方面的诸多问题。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
链接二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取决于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平衡。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年下滑,但需求刺激效果甚微。需求不足仅是表象,供需错配才是实质,因而需要从供给端着手改革。供给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链接三
供给侧改革的要求
2015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连续提及供给侧改革,特别是2015年12月14日政治局会议研究2016年经济改革时,又一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要求,明确提出“在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功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