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万枚鸡蛋、5万斤清见、1.2万斤蜂蜜、7万斤菜籽油……这是今年一季度四川省仁寿县中小电商的销售成绩单。
不过短短一年时间,这个有着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突然冒出了成百上千的中小卖家,一下把仁寿土特产卖到了全国各地;与此同时,农民也开始学会上网淘货,70个乡镇村级电商服务点——“赶场小站”的日均网购订单已超过300个;而日前仁寿与京东联手卖枇杷的故事更被作为电商下乡的典型案例被官方和业界提及。
如此快速的中小电商孵化速度,如此高效的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建设,仁寿是如何做到的?电商下乡给仁寿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一年冒出数千钻石卖家农业“创客”来了
已经很长一段时间,27岁的王小芳都没给自己放过假,她正为从五钻升皇冠(根据平台规则,累积满1万分升级为皇冠卖家)作最后的冲刺。“每天晚上守店到凌晨是常有的事。”小芳说,作为后来者,更长的工作时间、更殷勤快速的应答是逐渐打开局面必须吃的苦。
一年前,原本在成都从事服装销售工作的小芳回乡探亲,无意中得知县里正组织电商培训,学费全免,便动了心思。经过老师手把手地指导开店、装修、铺货,两个星期课程下来,自己的网店竟也有模有样了。
农村创业项目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养殖业,电子商务创造了更多的财富机会。据不完全统计,在仁寿像小芳这样的五钻卖家已经超过600家,这中间有返乡青年,有大学生村官还有家庭农场主,都以销售当地土特产为主。
从2014年5月启动电子商务进村工作,开始全县铺开电商人才培训,到如今不过短短一年多时间,如此快速的中小网商孵化速度,仁寿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政府引导,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仁寿电商人才培育模式作用凸显。
四川网贸港科技有限公司是仁寿电商产业园里的一员,以农产品网销见长,在主流电商平台均有不错的销售业绩,现在却被当地众多中小网商视为“娘家人”。原来,网贸港公司深度参与到了仁寿电商人才培训工作中,派出有多年网店运营经验的业务骨干手把手地教学员开店、运营,并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网商从业培训体系。2014年,其培训结业的学员数量就超过5000人。
作为资深网商,公司为何热衷于培养“对手”?“有人看到的是对手,我们看到的却是伙伴。”公司总经理卢元国告诉记者,公司除培训外,还为学员找产品,提供产品图片、销售文案等一整套数据包。“掌柜”只管上架铺货,做好最前端的销售工作,甚至连包装发货都不用管,公司逐渐从单纯的网络贸易公司转型为中小卖家的供货商和服务商。在网上热销的仁寿芝麻糕、枇杷原浆等一大批当地特产,就是由公司和数千名学员合力打造出来的。
此外,四川省商职院、西南财经大学、阿里巴巴华西电商学院、京东西南区公司等也参与到仁寿电商实训项目中,网商职教学院、乡镇巡回课堂、“网络村官”工程等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起来。据统计,2014年,仁寿全年全县电商培训人数超过万人次,孵化电商从业人员5020人,1400余人成功开店,其中:残疾人开店66家,农村专合社员开店58家。
县镇村三级布点“赶场小站”农民网购欢了
一到傍晚,大化镇水利村的“赶场小站”就热闹起来了。“大到冰箱空调,小到衣服鞋袜,村民不出村便能随时淘货。”村民周芳告诉记者,自从有了“赶场小站”,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算着日子到镇上赶集了。
利用小卖部、电信、供销社、邮政、合作社、新农村阵地等各镇村已有的各种服务网络,“赶场小站”得以迅速铺开,截至今年4月底,全县已经完成了覆盖13个乡镇和57个行政村共计70个电商服务站的布点建设,县、镇、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络格局基本形成。
“小站”很小,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排货架,便是全部家当。面对农民电脑普及率不高,对网购不熟悉、不信任,居住分散配送成本高的难题,“赶场小站”还聘任代购员,向村民推介各大电商平台中实惠、性价比高的商品,并提供代付、代收货、代退货一站式服务,解决村民购物中遇到的任何问题。
目前“赶场小站”的日均下单量已超过300单。然而,人气集聚了,“小站”能离开政府支持,在服务乡亲的同时产生造血功能,自己活下去吗?
有业内专家为“赶场小站”开出处方,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是依托“小站”互联网入口,建立县域服务网站,打造本地生活服务(如美食、招工、团购等)平台实现盈利;二是开展线上线下服务,通过自有产品实现盈利;三是与各大物流配送公司合作,成为其小型物流分拨中心;四是与大型品牌家电合作,成为其售后服务中心。
今年3月,“赶场小站.com”已经商用上线;依托于“赶场小站”,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15个中心乡镇区域配送中心形成的物流网络支撑也逐渐形成,为“小站”转型跨出了第一步。
与此同时,“赶场小站”也成为农产品进城的中转站和中小网商的货源基地。水利村50多岁的叶翠云是“赶场小站”的常客,每隔一段时间,她就要卖土鸡蛋。“过去背到镇集市上卖,卖不出好价钱。有时农活忙,鸡蛋一放几十天,好蛋变坏蛋。”叶翠云说,现在好了,不出村就能卖个好价钱。
农业节会搬上网仁寿农产品火了
首日交易量突破8000单,3天成交23370单,销售枇杷8万斤,销售额近300万元,今年5月仁寿与京东联手,将一年一度的枇杷节搬上网,掀起一场枇杷网购狂欢,成为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经典案例。
“真没想到枇杷在网上能卖这么好!”谈起枇杷节,仁寿文宫镇飞跃村飞跃果业专合社理事长徐友坤仍然感叹,地头卖12元/斤的优等果,网上能卖20多元/斤,不仅销量好,价格也高。
不仅徐友坤没想到,连参与组织枇杷节活动的卢元国也有些吃惊:“从全国看,枇杷消费人群不算广,尤其是在北方,很多人压根不知道其为何物。”卢元国说,但从订单情况看,购买的消费者遍布全国,其中不乏东北、山东、新疆等原本不是枇杷消费地的城市。
然而,生鲜农产品毕竟与工业品不同,由于气候原因,枇杷比预计的日子提前了一个周成熟,本身就极不耐储,再加上长途运输,一些枇杷出现腐烂现象,为此,商家不得不为消费者免单。
生鲜农产品天然的难储存、难运输问题,是农产品电商面临的一大挑战。如何应对?最近,仁寿电商产业园的业主开始到各地考察气调库建设,试图通过先进的储藏技术,延长生鲜农产品储藏时间,与冷链物流企业合作,最大程度保证农产品新鲜到达。
同样吸取经验教训的还有仁寿县的广大果农。“这次枇杷节,是市场对合作社果农的一次教育。”徐友坤说,合作社那些因为果子品质达不到要求而被拒之门外的果农,对科学种植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枇杷节后,翠桃节又接着上马,仁寿枇杷,仁寿翠桃一下在全国有了名声。同时,仁寿县先后与京东、阿里等电商大佬签署合作协议,在天猫、一号店等平台上建设运营了多家“特色产品仁寿馆”,多渠道推进地域特色产品促销,农产品品牌建设有了新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