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4.0时代中国农资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与会专家表示,当前中国农业即将进入4.0时代,农资行业与农业4.0还不相匹配,亟需从重数量到数量、质量、效益三者并重、从重产品推广到重为农民做农化服务转变。
据介绍,农业4.0是以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技术为支撑和手段的一种现代农业形态,是智能农业,是继传统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自动化)农业之后进步到更高阶段的产物。从1.0的体力和蓄力劳动农业到2.0的机械化农业,再到3.0的信息化(自动化)农业,最后达到现代农业的最高阶段4.0。
国务院参事、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尹成杰表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生态种植,就要求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产品的研发、生产与使用是高效、安全、环保。然而,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一连增”,但环境和土壤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此,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化肥、农药零增长计划,实现这个目标,只有通过肥料产品、施肥技术与农化服务的创新,加大对施肥技术指导,在保障粮食安全、减低环境风险的情况,实现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华南农大资环学院植物营养系主任樊小林强调,实现化肥零增长的目标,肥料创新的着力点应放在对新型肥料的研发和推广上。
论坛协办单位、贵州西洋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启彬对此表示,化肥企业的转型应从强化农资品牌建设与企业的农化服务工作入手,主动融入“互联网+农资”中,这是农业4.0时代肥料产业链转型升级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农资MBA研修中心执行主任、紫荆创新农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子凌认为,电子商务将助推农资从重数量到质量、效益并重,从重产品推广到重为农民做农化服务转变。未来,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农资产品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主办,西洋肥业协办,中国人民大学农资MBA研修中心、紫荆创新农业研究院承办,浙江奥复托化工、福建施化生物、烟台华海国际等多家单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