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会场
微生物肥料在培肥地力、抑制农作物对重金属、农药的吸收和净化修复土壤、降低农作物病害发生、保护环境和维护食品安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中国微生物肥料要快速发展还有很多瓶颈目前无法逾越。这是记者于9月18~19日在湖北武汉召开的以“转型﹒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生物肥料产业发展论坛上了解到的。
记者了解到,全世界每年以微生物肥效菌剂形式生产的生物肥料产量在500万-800万吨,生物有机肥的产量在10亿吨以上。我国现已形成了1000多家生产企业,年产量达到900多万吨、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目前登记的生物有机肥料产品数量达1200多个,包括11类产品,产品中使用菌种的达100多种,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种类。农田试验表明,微生物肥料在蔬菜、果树、中草药、烟草、茶叶和大田农作物上的推广应用面达1.2亿亩。另外,每年出口量超过20万吨。全国新型肥料协作组秘书长张小彪认为,微生物肥料已成为肥料家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是中国生物产业和生物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农业部发布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要求下,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将迎来广阔的空间。
全国新型肥料协作组秘书长张小彪致辞
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作报告
农业部微生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主任梁运祥表示,一味地追求粮食增产带来的是对化学肥料的过度依赖和农药不合理使用,不仅造成耕地质量的退化,有机质下降, 而且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沙化、酸化和盐渍化等现象继续慢延,从调研的数据来看,约有10%土壤存在重金属与有毒有害有机物污染,而微生物肥料在修复病害土壤、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等方面具有明显功效,为此在实现化肥、农药“两减”目标中将承担重任。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强调,农业的转型要求从数量增长为主真正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通过调整和不断优化种养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等,推动中国向生态农业的发展。
由于连年轮作,过量施肥和农药污染造成的土传病害已经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微生物在降解这些病害方面有独到之处。农田试验表明,含微生物的生态肥与高浓度(17-17-17)对比试验,农作物亩增产52㎏,增产率8.0%;棉花上使用微生物有机水溶肥,比常规肥料增产26.22%,经济作物增产能达20%以上,而且还能提高作抗病、抗旱能力。
国家微生物肥料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常务副主任孟庆伟、首都生物肥料科技创样服务联盟秘书长宋永林等专家代表在研讨与对话互动中表示,微生物肥料快速发展需实破“五个方面”:一是科研滞后;二是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三是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四是夸大产品功效;五是缺乏行业自律。微生物产业要支起中国肥料的半壁江山,除了国家政策支持外,建立与之相应的产、学、研、推与应用体系、加快与“互联网+”融合势在必行。
论坛由全国新型肥料协作组、湖北吾尔利公司联合主办。山东谷丰源生物科技、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公司协办。来自中国农大、南京农大、华中农大、山东农大等农业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与致力于微生物肥料研发、生产与推广的企业、种植大户代表300余人参会。论坛期间成立了“全国新型肥料产业发展中心”,与会嘉宾为中心成立揭牌。
全国新型肥料研发中心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