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增长”倒逼化肥升级换代 稳定性肥料将大放异彩
“农业部提出化肥零增长,工信部颁布化肥行业转型意见,为稳定性肥料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在化肥利用效率亟待提高、农田面源污染治理迫在眉睫、省工省时省力农资产品成市场新宠的大势下,具有长效、缓释、节能、环保等特点的稳定性肥料将大放异彩。”这是记者从8月4~6日在新疆昌吉州召开的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二届二次理事会议上得到的信息。
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席武志杰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粮食生产连续11年保持增长,化肥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传统肥料释放快、易流失以及过量不合理施用等,致使肥料利用率不高,带来了土壤板结、酸化、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着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工信部于近期颁布的《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大力发展新型肥料,鼓励开发包括稳定性肥料所需的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稳定性肥料行业迎来巨大机遇。
科技部副巡视员、新疆科技厅副厅长高旺盛对稳定性肥料联盟多年来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稳定性肥料具有绿色、安全、低成本等特点,可替代部分传统肥料,将对中国农业现代化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也认为稳定性肥料对中国农业发展意义重大,尤其在当前劳动力大量转移的背景下,稳定性肥料的长效功能使肥料一次性施用成为可能,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对干旱地区,稳定性肥料技术是保证作物增产,减少人力投入的保障措施。
来自稳定性肥料联盟的数据显示,自2004年以来,稳定性肥料技术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春玉米上得到广泛应用,春玉米亩增产在22.13~54.46千克,每亩减少追肥用工0.5个,增收50.1~65.3元。近两年来,在稳定性肥料技术支撑下的夏玉米“两免”施肥播种技术在中原地区推广受到了广大农户好评,夏玉米平均增产率达到13.39%。同样在小麦“节氮”技术中,用了稳定性肥料,在节氮20%情况下,作物不减产,部分地区实现冬小麦一次施肥。稳定性肥料技术在甘肃、贵州、内蒙、河北等马铃薯产区也得到广泛应用,效益同样十分显著。
联盟22家企业、11家科研单位的代表,共80余人出席了本次大会。会议由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新疆科技厅主办,新疆慧尔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新疆农业科学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