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发布《中央定价目录》,定价范围大幅缩减。定价种类由13种(类)减少到7种(类),约减少46%。一些重要中央储备物资、国家专营烟叶、食盐、部分化肥、教材等项目没有列入新的目录。此消息一经证实,引发化肥行业高度恐慌,生产企业、经销商、终端农户几家欢喜几家愁。化肥市场在经历化肥增值税复征之后,再次处于行业内的风口浪尖,肥料市场化虽是大势所趋,但具体操作步伐如此密集,也是业内所始料未及的。细数到磷肥市场,政策的推行对于整个行业算是喜忧参半。
自2000年以来,我国磷肥产能逐年扩增。其中2000-2003年间增速较慢,自2004年以后进入加速增长阶段。截止2014年底,在剔除个别已关停的小厂 (山东青岛东方、山东鑫联等)后,我国磷酸一铵总产能已达到1917万吨/年。我国磷酸二铵总产能已达到2050万吨/年。实际产出与实际消化量之间存在严重失衡的问题,如此一来,虽然磷肥的源头磷矿石属于非可再生资源,但面对国内产能严重过剩,便难逃沦为买方市场的被动结果,如此一来,厂商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整个行业处于“不景气”状态。但即便如此,全国磷肥产能仍是有增无减,这便是“得益于”国家一系列的 “利农惠农政策”,“优惠电价”、“优惠运价”层出不穷,但实际作用到农民身上少之又少,而且政府部门也开始深感,一系列优惠背后,对国家财政数字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优惠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尚能产生过千万的影响,国家对化肥行业的优惠金额无疑是一个更为庞大的数字。与其如此,不如让市场说了算。政策执行伊始,企业所面临的困境会相对较大,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既要应对生产及流通环节所面临的成本上行的压力,又要提防小厂低价货源对其产品的冲击,但从长远看,资金实力雄厚,产品质量优良的生产厂家也必将成为最终市场的主导,伴随行业销售系统的更加完善,如今的农资市场,已不再单单以价格取胜,这点从今年国家对化肥新高端品牌的扶持力度上,我们不难看出。我们也期待通过肥料市场化,最终完成业内调结构,去产能,产品优化升级,从而重拾我们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