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细根系鹤龙湖镇江洲村4组人,一直在家务农,除了种好自有责任田外,他还转包了因外出打工而无力种田的邻里乡亲的稻田。多年来,他一边种田,一边探索丰产的技术,“二次施肥法”就是他经过多年实践后得出的经验。
早、晚稻抛(插)后5~7天,绝大部分农民都将要施的追肥(在施足基肥后,一般每667平方米施46%尿素5~6公斤、60%加拿大钾肥7.5~10公斤)一次性全部施入田中;但他却将肥料一分为二:第一次只施尿素3.5~4公斤、钾肥4~5公斤,另加入一包除草剂,拌匀后均匀施入田中;余下的肥料则于晒田前7~10天(早稻5月12~15日、晚稻8月15~20日)看苗势施入稻田,再让田水自然落干晒好田为止。与一次性施入全部追肥的稻田比,因第一次施入的肥料较少,禾苗的分蘖数要少一些,不如周围的稻田;但二次施肥后、复水抽穗前,苗数反而比周围的稻田要多,抽穗也更整齐、稻穗更长、结实率更高,收割后每667平方米要多收30~40公斤稻谷。
原来,第一次施肥后,因减少了肥料用量,禾苗的分蘖速度较慢,在第二次施肥前,每蔸的分蘖数要比一次性施入的少1~2个,长相也就没有那么好看了。第二次施肥,又经晒田后,采用一次性施肥的禾苗,因分蘖较多,禾苗更茂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较差,加上较多的分蘖消耗了更多的养份,后续又没补充肥料,经过晒田,使更多的分蘖死亡而成为无效分蘖,存活下来的分蘖也因养份供应不足而影响其幼穗分化;而采用二次施肥的禾苗,第一次施肥后,分蘖数少一些,其通风透光条件相对要好,晒田前又补充了肥料,晒田后的无效分蘖明显减少,有效分蘖倒是增加了,而且抽穗后,其每穗的总粒数增加、结实率提高了。一样的肥料成本(多用了一点工),但产量却不一样。